歡迎來淩媽小窩
我是歐巴桑.也是二個孩子的媽. 這裡是我忙裡偷閒的幻想天地. 生活雜記

~~

1、防治甲狀腺腫。

海帶含碘和碘化物,有防治缺碘性甲狀腺腫的作用﹔


  
2、降壓。

海帶氨酸及鉀鹽、鈣元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


  
3、降脂。

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4、抑制腫瘤。

熱水提取物對於體外的人體
KB癌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對S180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海帶還富含抗癌明星_硒,具有防癌的作用﹔

  
5、提高免疫力。

海帶能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促進機體的細胞免疫,調節免疫力的食物還有很多,香菇就是其中之一﹔


 
6、降糖。

海帶中含有
60%的岩藻多糖,是極好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能延緩胃排空和食物通過小腸的時間,如此,即使在胰島素分泌量減少的情況下,血糖含量也不會上升,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7、利尿、消腫。

海帶上常附著一層白霜似的白粉
--甘露醇,它是一種貴重的藥用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証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壓、利尿和消腫的作用﹔
 
 

 
8、預防心腦血管病。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EPA,能使血液的黏度降低,減少血管硬化。因此,常吃海帶能夠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9、消除乳腺增生。

海帶中大量的碘可以刺激垂體,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復卵巢的正常機能,糾正內分泌失調,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


  
10、護髮。

海帶中的碘極為豐富,它是體內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而頭髮的光澤就是由於體內甲狀腺素發揮作用而形成的﹔


  
11、補鈣。

海帶含有豐富的鈣,可防治人體缺鈣﹔


  
12、美容。

海帶汁可以美容養顏,用海帶熬成的湯汁泡澡,可以潤澤肌膚,使皮膚清爽細滑,光潔美麗﹔


  
13、減肥。

海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肥胖者的飽腹感,而且海帶脂肪含量非常低,熱量小,是肥胖者減肥的食物﹔


  
14、延緩衰老。

海帶富含鈣元素與碘元素,有助於甲狀腺素合成。這兩種食物搭配,不僅能美容,還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海帶常用食療方

  
1、海帶生麥:適用於各種癌症病人

干海帶
40克,生小麥1000克,加水同煮,服湯液,一日分4∼5次服完。此方是各種癌症病人的理想保健食譜,可常服,有輔助治療作用。

  
2、海帶醋:適用於甲狀腺疾病患者

干海帶
30克,洗淨,晒干后碾成粉末。每日3克以布包好,放在米醋中浸泡,即成海帶醋。將此醋徐徐喝下,適用於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腫瘤、淋巴腫瘤等症。

 
3、海帶木耳羹:適用於腫瘤和心血管病患者

干海帶
15克,黑木耳15克,瘦豬肉60克(切成細絲)。先將海帶及木耳用水洗淨發透,切成細絲,與肉絲一起煮沸,加鹽、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即可食用。

此方適用於消化道腫瘤患者和高血脂症,還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腫大。本方海帶攻堅消積,黑木耳活血化瘀,瘦豬肉滋陰補虛,對腫瘤病人是理想的藥膳。


 
4、海帶三絲:適用於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

干海帶
30克,黃花菜15克,筍絲20克。海帶浸泡后切成絲,與黃花菜、筍絲共煮。此方適用於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可經常食用。

 
5、白糖拌海帶:對老慢支管有明顯療效

海帶用水浸泡洗淨后,切成絲,放在杯中連續用開水浸泡
3次,每次約30秒鐘,倒去水,加綿白糖拌食,早晚各吃一杯,連服一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有明顯療效。

 
6、海帶煮豆腐:長生不老的妙藥

干海帶
60克,水豆腐250克。海帶用水浸發后切成長條,與豆腐共煮,再加入油、鹽等調料即可。

日本盛行海帶與豆腐配吃,認為這是
長生不老的妙藥。科學研究証實,日本某些高齡老人眼不花、背不駝、頭腦清晰,其原因之一是他們常以豆腐與海帶等海藻類食物合吃的結果。
 
 

  
海帶的飲食禁忌

1
、吃海帶後不要馬上喝茶(茶含鞣酸),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酸澀水果含植物酸)。因為海帶中含有豐富的鐵,以上兩種食物都會阻礙體內鐵的吸收。

2
、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因海帶中碘的含量較豐富,會加重病情。

3
、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去自助餐時 其生菜就不要去碰它了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最近出版「台灣的有機農業」一書的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則表示,除非確定蔬菜的產地、運送或處理都完全沒問題,否則不要嘗試生食。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千萬不生食!管它什麼有機,無機的


 


生菜沙拉、精力湯等生食儼然成為一種流行,不僅注重養生的長者,連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奉行「生食」理念,五月在台北舉行的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吸引大批參觀人潮。但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警告,生食風險高,經常生食者,說不定得定期吃驅蟲藥!


 


全球有機消費市場的商機逾2兆台幣,台灣產值約10億元,加上進口商品更達20億元,全台有機專賣店幾年內就成長千餘家,國內經認證的有機栽種農地已超過 1200公頃 。但問題就出在生食蔬菜的同時,恐怕也吃進了令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農藥、化學肥料或是令人作嘔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表示,生食其實有頗高的風險,蔬菜若經過清洗、煮熟,令人擔心的問題幾乎均可消除,一旦採用生食,必須格外注意食材的來源及清洗、製程等衛生問題。


 


郝龍斌吃青菜用炒的多對於生食,美國麻州大學食品科技博士、曾任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的郝龍斌也有疑慮。他很少吃生菜,食用青菜多半都是用炒的;不喝精力湯,也不特別選購有機食材,他奉行的飲食法則是「菜市場最便宜的菜就是好菜」,因便宜的菜即逢盛產期,農民不必搶收,比較沒有農藥殘留問題,以清水多次清洗,也不需用清潔劑或鹽就可安心食用,是最健康的飲食。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舉例指出,之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國外發生蔥在產銷過程中遭A肝病毒汙染,導致兩人死亡,這種情形只要將蔥煮熟,就不會發生了。國人習慣在許多菜餚、湯上撒生蔥花,此時蔥的清洗更要小心。


 


殘藥未除 生食如同服毒


 


農業殘留問題最讓人擔心。鄭正勇指出,農藥其實就是毒藥,而且愈毒愈有效,反覆、徹底的清洗無法百分之百去除農藥殘留,此時生食如同在服毒;更可怕的是,國內有不少地下工廠生產或走私農藥,不在政府管制之列,成分到底是什麼、對人體有何危害,沒有人知道,通常等到檢驗分析出來,有問題的菜民眾早就吃進肚裡了。


 


如果以為挑選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的有機蔬菜生食會比較安全,那你就錯了。鄭正勇不只一次提醒,即使是有機蔬菜,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培養的種子、灌溉用水、土壤、生產者的條件均合乎有機理念。


 


寄生蟲汙染 重者要人命


 


最顯而易見的是寄生蟲汙染。台灣田間有許多非洲大蝸牛、田螺,都是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宿主,只要被這些蝸牛爬過,就會在蔬果上留下含有廣東住血線蟲的黏液,一旦經生食進入人體,就會穿過腸胃道,到達循環系統、中樞系統,造成腦部病變,死者的腦組織內還可檢出蟲體。


 


林杰樑指出,早年台灣有一大家族嗜生食白蝸牛,後來許多成員都死於腦部病變,才發現是白蝸牛體內廣東住血線蟲惹的禍。


 


鄭正勇也說,一場大雨將土壤粒子濺上菜葉,土壤中的寄生蟲與蟲卵也會黏附上去,寄生蟲跟蟲卵汙染菜葉,這種有機蔬菜絕對不可以生食。


 


韓國人 每年都服驅蟲藥


 


以愛吃泡菜的韓國人為例,即使是家中自製的泡菜,都難免有蟲卵,因此多數韓國人一年都要吃一次驅蟲藥。現在的驅蟲藥做得很好,一年吃一次就可去除多種寄生蟲。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教授董時叡也說,有機農場的周遭環境不能保證完全無汙染,隨著空氣、風或下雨而來的農藥、重金屬等各種汙染,都有可能掉在有機蔬菜上


 


近來坊間流行以生機飲食對抗病魔,林杰樑相當反對,認為以生機飲食取代醫療,會延誤治療時機。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也說,


生機飲食的不確定性太高,有機蔬菜還有農藥殘留或汙染等問題,


怎能放心讓身體虛弱的病人嘗試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天氣溫偏低要小心,這可是容易中風的季節!


 


不要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40歲左右的中壯年,常在洗澡前後沒有做好保暖工作,突然在浴室內中風,究竟該怎麼防範?


 


冬天一踏出門,冷風一吹來,常常讓人不知不覺縮起身,抵擋寒風。很多人都知道在戶外要保暖,卻忽略了在室內保暖工作的重要性。 像是在洗澡前,脫衣服時,光溜溜暴露在冷空氣中,常容易引發中風, 好多人都在浴室或者洗手間暈倒。」


 


醫生說,身體一冷、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 進入浴室開始洗澡,體溫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容易引發中風。


 


要預防洗澡前後引起的中風,有幾個方法:


 


第一,善用各種電暖爐,洗澡前15分鐘就開啟電暖爐, 溫暖整個空間。


 


第二,轉開蓮蓬頭,讓整間浴室有水蒸氣,浴室溫度也會比較高。然後用蓮蓬頭沖脖子後方1分鐘,保持體溫,就可以穩定血壓。


 


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旦超過40歲,要去洗澡時, 「更衣間溫度保持溫暖很重要」。在寒冷的冬天洗熱水澡最舒服了,更衣間溫度保持在25度, 半夜起來上廁所時加件外套。


===================================


 




 


【台灣/ 記者/ 林怡秀報導】


 


天氣冷颼颼,當心洗澡洗到一半腦中風!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國興表示,洗澡時脫掉衣服所造成的溫差,有可能讓血管收縮加劇,讓血壓瞬間增高,導致腦出血、中風、腦腫瘤破裂等危機,「天冷半夜起床上廁所,曾有人因此倒在浴室中昏迷,也是相同道理。」廖國興說。


 


一名47歲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平日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不料某天午睡起來洗頭,突然間頭痛欲裂,隨後即昏迷不省人事,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顯示為典型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後再進行3D血管攝影術檢查,證實為腦內動脈瘤破裂出血。 廖國興表示,由於冬天天氣寒冷,民眾在踏進浴室脫衣沐浴時,由於浴室溫度較低,若一下把身上衣物全都脫掉,產生的溫差會讓腦部血管劇烈收縮,因此產生病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以及有抽煙喝酒習慣的民眾,原本就是腦血管病變的高風險群,更容易在此刻出問題。


 


至於該名女性所罹患的腦內動脈瘤,常見於四、五十歲中年人,病患在出血前的兩至三週會出現劇烈頭痛。廖國興形容,就像有人拿刀在刺、或是整個頭像要炸開來那麼痛,「有出現這種頭痛就該提高警覺了,因為這可能是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前兆。」他說。


 


提醒民眾,冷天正是腦血管病變好發季節,民眾在洗澡前的510分鐘,可以先放熱水,讓熱水蒸氣提高浴室溫度,待浴室變暖後,再脫掉衣服沐浴,以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腦血管病變。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陳奕翰/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師】


現代人多半吃得好,卻也吃出許多健康問題!分析國人十大死因,與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便佔七項,其中腦中風更是威脅國人生命的第二大殺手,究竟該如何從飲食著手,預防中風發生?



1.維持標準體重



現代人攝取甜食、油炸食物機會多,伴隨的是體重增加及血中脂肪、膽固醇上升,使得血管逐漸硬化,再加上食用過多鈉鹽,血壓一路上飆,如又缺乏運動,心、肺功能衰退,只要稍有勞動或動怒就易使血壓升高,或驟遇寒冷血管急速收縮,「中風」便成了無聲殺手!因此,維持理想體重,是預防中風的第一要務。




2.不吃油不如選好油



常有人說,油脂對身體不好,容易引發中風,乾脆不吃好了!這是錯誤觀念,因為維生素A、E等養分,都需要油脂幫忙吸收。食用油最好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者,如橄欖油、苦茶油等,可有效減少血管內膽固醇的堆積;在此提供辨識的小秘方,通常,使用不透光玻璃容器的食用油,多含有較純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另外,適度食用杏仁、核桃仁等堅果類,有助減少血管內堆積膽固醇;選擇動物性食物,記得:魚肉優於雞肉,雞肉優於豬、牛肉,即「白肉」比「紅肉」好,這可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而魚類之外的海鮮要慎選,因蝦、蟹、蚵仔等含較多膽固醇,但所含飽和脂肪並不高,只要不與紅肉一起食用,仍是不錯選擇。




3.清淡飲食正盛行



食鹽、味精、罐頭、加工食品等都含大量鈉鹽,過量的攝取鹽分會使水分滯留人體,血壓上升,增加中風危險,一般成年人建議每天攝取8至10克的鹽,高血壓患者則應控制在5克以下。



口味重的人可改變飲食習慣,如以低鈉鹽或薄鹽醬油烹調(腎臟病患須避免)、改採中藥材與香辛料提味等。




4.抗氧化才是王道



中風部分原因是腦動脈老化,血管承受不了高血壓,引發出血,平日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袌胡蘿蔔素,番茄中的茄紅素,鮭魚、鯛魚中的蝦紅素,綠茶、紅葡萄酒中的多酚類,黃豆製品中的異黃酮等抗氧化物,有助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氧化,避免其堆積在血管壁上致腦動脈老化,預防中風。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定期健康檢查:40歲以上者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者每年


  一次定期健康檢查。


> 慢性疾病者按時服藥、長期服藥,控制好現有的病症。


> 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血脂肪濃度、控制肥胖、適度的


  運動、均衡的飲食、戒煙、戒酒。


> 認識中風與暫時性腦缺血症狀,並早期門診治療


 


 


< 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多樣化 >


 


> 控制熱量的攝取,以清淡為原則,少食用油炸或油煎的食物,


  可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等烹調方式。


> 限制脂肪的攝取,可多選用植物油,並避免高飽和脂肪、高膽


  固醇的食物。


> 多吃水果、蔬菜、豆腐類及其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減少飲酒、減少咖啡因攝取。


> 少油、少糖、少鹽;多食用蒸、煮、燉、燜等方式烹調食物。


 


 


< 配合適量的運動 >


 


每日溫和的運動可提供的幫助:


> 控制血壓


> 強化心臟


> 改善整體健康


> 改善新陳代謝及血糖狀況


> 改善血液循環


 


運動時須注意的問題:


> 運動前要做暖身運動5~10分鐘,運動後作緩和運動,慢慢的


  停止運動。


> 運動後應等待流汗停止後再沐浴,且最好採溫水。


> 避免太飽或太餓時做運動,最好在飯前或飯後1~2小時做運動。


> 避免等長性收縮運動,例如緊握拳頭、比腕力、舉重


,此類運動易使血壓升高。


> 如果運動中可以輕易的與他人交談,或運動後感覺很好,就表


  示可以勝任此運動;但若運動後呼吸困難、頭暈、臉色蒼白、


  冒冷汗或非常虛弱,則表示運動過量需立即停止運動。


 


 


< 體重的控制 >


 


> 理想的體重可降低慢性病的發生,包括高血壓、中風、糖


  尿病等。


>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應逐步減重到適當體重,以促進健康。


> 注意減重的安全性;飲食控制與運動是最佳方法。


> 每星期減少體重0.5~1公斤,最為安全。


>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公斤)/身高


   (公尺2),推算出適當的體重或健康體重。


   


               體型適當                       體型過重        肥胖症


       男:  20BMI≦25            25BMI≦27         27BMI


       女:  19BMI≦24            24BMI≦27         27BMI


 


< 自我的生活習慣調整 >


 


 > 控制情緒


>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開懷大笑


> 作息正常


> 盡量避免熬夜


> 天氣變冷時,需注意保暖,以避免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 攝取大量的纖維質,多喝水,適度運動,以避免便秘。


> 避免洗三溫暖或泡熱水浴太久,最好採用淋浴方式,水溫


  大約40°C


> 夏天或拉肚子時應多喝水,以避免脫水造成血液濃縮或


  血壓偏低。


> 培養充足的睡眠。


> 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由躺或坐者站起時


  的速度應緩慢。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器官都會中風你知道嗎?哪裡血管阻塞,就會中風

 


作者: 文/常春月刊 | 常春月刊 – 2012年3月8日 下午9:20

除了腦部以外,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如果也遭遇血流供應上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中風


若是眼睛的血管阻塞,傷及視網膜,便造成「眼中風」,患者的視力會受到影響。一旦耳朵的血管阻塞,則可能影響耳朵神經,出現「耳中風」,危及患者的聽力。此外,脊髓與下肢也可能中風,若是供應脊髓或下肢的血管阻塞,也會造成「脊髓中風」及「腳中風」,前者可能出現手腳無力、大小便失禁;後者則可能有間歇性跛行或足壞死的情況。


突發性視力喪失 眼中風


眼科門診中,有時會接獲單眼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不清,甚至看不見的「眼中風」急症案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邱育德指出,這項眼科急症是因眼部視網膜動脈阻塞或靜脈出血造成,因為視網膜是產生視覺的重要部位,上面密密麻麻的神經細胞,需依賴血管系統供給養分與氧氣,以維持正常運作。若影響的血管正好是營養中心視力黃斑部的視網膜動靜脈或其分支,便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傷害。


在接獲這種眼中風(正式學名為「視網膜動脈阻塞或靜脈出血」)案例時,有經驗的眼科醫師透過眼底鏡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若是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引起的「眼中風」,其典型症狀是視網膜呈現廣泛性水腫現象,且黃斑部中心呈現櫻桃紅色斑(cherry red spot),就治療而言,務必掌握90分鐘的治療黃金期,治療上以降眼壓為主(包括藥水、口服藥……等)。另外,包括眼球按摩以及氣體供給(95%純氧加5%CO2),以幫助阻塞的血管盡速恢復灌流,提供視網膜細胞氧氣與養分,但即使適當治療,視力預後仍是很差。


若是視網膜中心靜脈出血引起的「眼中風」,其典型症狀是視網膜呈現廣泛性出血與水腫現象,治療上目前以玻璃體內注射avastin與雷射為主,視力預後也不好。而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或分支靜脈出血,則會因為黃斑部受影響的程度,而有不等程度的視力喪失。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根據統計,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後5年內的死亡率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風」不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體可能突發中風的前驅症狀之一,患者極可能血壓已經過高,或體內已有血栓流竄或血管狹窄阻塞情形,因此除了眼科的處理外,也需要同步照會心臟科、神經內科等專科,及時評估、監控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或心臟產生血栓等情形,以免治療上措手不及。


「眼中風」好發於冬季,血壓長期控制不佳的老年人是的好發對象。而有些高血壓患者即使還沒發生「眼中風」的情況,但如果長時間未能控制好血壓,仍可能造成視網膜血管狹窄及彈性變差,造成「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未來也可能造成視物模糊不清等永久性的視力損傷,所以,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是預防「眼中風」的重要方法。


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 耳中風


一覺醒來,耳朵突然嗡嗡作響,甚至完全聽不到了,著實會讓人嚇一大跳,是不是罹患了「耳中風」。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子傑表示,許多人把「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稱作是「耳中風」,它不像「腦中風」發生的年齡層,多以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而是一般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罹患,患者在發病前多半沒有遭到撞擊或外傷,卻突然間出現明顯聽力受損(以單側居多),或併發耳鳴、嘔吐、平衡失調、走路不穩等情況。


目前已知的可能引發原因有病毒感染、腫瘤壓迫聽神經、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內耳淋巴膜破裂等;另外,內耳迷路動脈或其分支狹窄、阻塞,在血流循環不良情況下,也可能造成神經性的聽力障礙。特別是在凜冽寒冬,血管收縮較為劇烈的情況下,部分案例可能出現類似小中風的突發性耳聾症狀。


林子傑指出,突發「耳中風」時,最重要的是掌握發病10天內的治療黃金期,患者應盡速至有完整聽力檢查設備的醫院接受檢查診斷。治療上以類固醇藥物為主,輔以抗血小板製劑、血管擴張劑或維生素B12治療。有明確病毒感染證據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但糖尿病患者視情況斟酌是否給予類固醇藥物,若經影像學確診為聽神經腫瘤的患者,則轉診至神經外科接受治療。


一般來說,「耳中風」的患者若能及時接受治療,則聽力有較高的恢復機會,但如果延遲接受治療,則預後通常會較差。


讓人舉步維艱 腳中風


發生在下肢動脈血管急性阻塞的「腳中風」,是一項讓人舉步維艱的病症。患者通往雙腿「下肢」的血管因狹窄或有血栓阻塞,造成血流不暢通,進而出現下肢冰冷、麻痛、間歇性跛行、慢性潰瘍難癒等症狀。狀況嚴重時,足部肌肉組織因而缺血導致「缺氧性」壞死,甚至可能必須面臨截肢的噩運。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心導管室主任張丁權指出,「腳中風」也有所謂的搶救黃金時間,一旦超過6~8小時的最佳治療時機,就算再打通血管,肌肉組織仍將持續進行不可逆轉的壞死現象。但偏偏老一輩的台灣人常有超強「忍功」,常因太能忍痛,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等到醫師宣布必須截肢以保命時,便只能抱憾終身。


對於「腳中風」的緊急案例,經由血管攝影等檢查,可掌握病灶與狹窄程度,再由心臟血管外科緊急安排血管繞道手術做重建治療,或利用心導管技術對狹窄或阻塞的血管,進行血栓抽吸及氣球擴張術,清除腳部血管狹窄處的血栓及擴張血管,必要時可用雷射或裝上支架維持血管的暢通。


腳中風好發於冬季,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糖尿病、高血脂、心內膜炎、骨折、感染症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老菸槍等,都是腳中風的好發對象。張丁權提醒,這些高危險群在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時,可考慮做腿部的踝關節動脈壓檢查,若ABI比值(足踝動脈收縮壓∕前臂動脈收縮壓)小於0.9,即代表下肢循環不良,可能有週邊動脈狹窄問題,必要時應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確認腿部血管狀況。


控制血壓 脊髓中風


人體的頸髓與胸腰髓有許多神經分布其中,負有控制四肢力氣、感覺、呼吸與排泄等功能,當「脊髓中風」時,患者可能先是在頸部或背部感到一陣劇痛,或胸部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悶痛感,數分鐘或數小時後,便突然出現雙腳或雙手無力、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症狀。


為什麼會發生「脊髓中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目前已知包括血管動脈硬化、主動脈疾病、動脈剝離等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敗血症感染等,都是可能引發的原因。而過去的調查更發現,「脊髓中風」患者中超過半數有高血壓病史,且這些高血壓患者合併出現主動脈疾病比例很高。


與一般常見的「腦中風」病患比較,「脊髓中風」發病年齡較早,多在50~60歲得病,而年齡愈輕便發生「脊髓中風」的患者,往往表現出來的症狀比較嚴重,且復原情況較不理想。而由於「高血壓」與「脊髓中風」的關係頗為密切,因此,防範「脊髓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血壓控制,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邁入中老年階段後,應定期接受全身血管與神經系統的健康檢查。


此外,過去有些脊髓中風的案例,是不當的頸部運動或按摩引發的,所以,也要提醒大家,盡量避免用力扭轉脖子或用過重的力道踩壓背部,以免施力不當,壓迫到頸部動脈或椎動脈等重要的血管與鄰近神經,進而引發脊髓中風。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8期】


 


截轉至:http://tw.news.yahoo.com/很多器官都會中風你知道嗎-哪裡血管阻塞-就會中風-132026261.html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部X光:胸部X光檢查可看到80%的肺癌,但有20%的肺癌被其他器官遮住看不見,因此較慎重的做法是胸腔正面及側面各照一張X光片。
 ‧低劑量斷層掃瞄:斷層掃描能發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建議,高危險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肝癌 抽血到超音波 一項都不能少
 ■誰該做檢查? 肝癌的高危險群:
 ‧B型肝炎帶原者 ‧C型肝炎帶原者
 ‧有慢性肝炎者 ‧肝硬化
 ‧家族中有人患有肝癌者

 ■該做哪些項目?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先做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抗體、肝功能指數(GOT與GPT)、胎兒蛋白(AFP)、腹部超音波
 ‧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做以下檢查:肝功能指數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胎兒蛋白檢查
 ■貼心提醒 高危險群健檢完仍需3~6個月追蹤一次‧有個人病史如曾得過大腸癌、慢性發炎性大腸炎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腺瘤性瘜肉的人

 ■做哪些檢查項目?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一般民眾50歲之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鋇劑X光超音波檢查、每10年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更謹慎的作法,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許文虎強烈建議,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一定要做上與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胃鏡與大腸鏡,分別偵測食道癌、胃癌與大腸直腸癌。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做內視鏡比做斷層掃瞄有效,因為斷層掃瞄只能看固定不動的器官,對於會動來動去的腸道與食道偵測率不高。
 如擔心做內視鏡檢查產生疼痛感,可考慮選擇無痛鏡檢。

肺癌 高危險群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誰該做檢查? 肺癌的高危險群:
 ‧常抽菸、吸二手菸的人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的人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已經得過一種癌症,如咽喉癌、乳癌、大腸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的病人
副總統蕭萬長健檢及時發現肺部腫瘤,早期得到治療,是這幾天的大新聞。
一個多月前,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也現身說法健檢多重要。

 平時多吃蔬果、健走,自認為身體沒有異常症狀,根本沒想過做大腸鏡檢查。還好去年底一位醫生朋友送他健康檢查當新年禮物,才意外發現大腸長了瘜肉,是零期大腸癌,由於早期發現,經過開刀後目前身體已無恙。

 除了平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警覺症狀,更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成功抗癌。
 《康健》為你整理男性、女性都常見的癌症檢查項目及各別該特別加強的檢查項目。

男性、女性都要注意的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胃癌、膀胱癌、腎臟癌、皮膚癌
大腸癌 高危險群請加做大腸鏡
 ■誰該做檢查? 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50歲以上民眾
 ‧有家族病史應提早到40歲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摘自101.03.07 蘋果日報)


 


 


帽子歌后鳳飛飛因肺癌過世


據衛生署統計,肺癌為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男性的第二名


每年約8,000多國人死於肺癌


 


 


 


胸腔內科吳憲林醫師指出


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近八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往往存活期不到一年


 


 


 


胸腔內科陳威廷醫師強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搶救肺癌患者生機關鍵


建議40歲以上、不管有無抽菸,每年定期做一次胸部X光


如檢查出有異,可在醫師評估下,進一步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罹癌成因複雜


 


 


吳憲林醫師指出,目前已知吸菸是男性罹肺癌主因


但許多女性沒抽菸也得肺癌,目前醫界仍無法確定原因,只推斷跟油煙、空污、遺傳、二手菸有關


 


 


 


早期很難發現


 


 


肺癌早期無症狀,當患者自覺不對勁時,癌細胞已轉移


如轉移到骨頭會骨頭疼痛、胸悶;跑到肺肋膜會積水,出現呼吸困難、急促;轉移支氣管,會咳血


 


 


 


女常見肺腺癌


 


 


肺癌分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以肺腺癌最常見


約六成國人為肺腺癌、女性有八成為此癌


小細胞肺癌主要採化療、電療,非小細胞肺癌需視腫瘤大小、有無轉移等,治療上較棘手


 


 


 


晚期無法開刀


 


 


肺癌分四期,第一、二或第三期前期,開刀、化療還有治癒可能


若為第三期後期、或第四期,則無法開刀,只能選化療或標靶藥物,搭配電療,來延長存活期


 


 


 


40歲定期檢查


 


 



 


 


40歲以上不管有無抽菸,建議每年宜定期做一次胸部X光


只要一開始抽菸,每年就應做一次胸部X光


若檢查有異、或有其他危險因子如癌症家族史、工作常暴露高粉塵環境,建議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戒菸、避二手菸


 


 


目前已知抽菸、吸二手菸會提高罹癌機會


伴侶中如先生有抽菸,太太可能因長期吸二手菸,而得到肺癌


提醒為保護自己、伴侶、家人健康,最好盡早戒菸


 


 


 


有異立即就醫


 


 


陳威廷醫師表示,肺癌等到有症狀多半已晚期


若出現疑似肺癌症狀,如久治不癒的咳嗽、咳血、胸悶、呼吸困難急促、體重不明減輕,應趕緊就醫


 


 


 


醫師說,每年10,000新例


 


 


  胸腔內科陳威廷醫師


 


 


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約10,000以上肺癌新發病例,且逐漸上升


台灣女性得肺癌的比例,相較加拿大、紐西蘭等地高,推測跟空氣污染嚴重、吸菸人口增加有關


 


 


 


醫生說,儘早戒除菸癮


 


 


  胸腔內科吳憲林醫師


 


 


雖有人沒抽菸也得肺癌


不過研究已證實,一天中抽愈多菸、吸菸年數愈長的人,愈易罹患肺癌


提醒為了自己和周遭人健康,最好立即戒菸


 


 


 


(補充)癮君子,骨質流失速度增二倍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超過九成台灣成年女性鈣質攝取不足


僅達標準建議量1,000毫克的一半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詹鼎正醫師表示


成年女性在35歲後骨量便會逐漸走下坡,每年平均約減少0.5~1%,50歲時骨量可能減少15%


若不預防恐會導致骨質疏鬆,除多攝取鈣質外,也要注意生活習慣


尤其長期抽菸的癮君子,骨質流失速度更是一般人二倍


 


 


 


喝酒過量要小心


 


 


詹醫師表示,人體在20~30多歲時骨量會達到高峰,約35歲後會開始下降


所以能在20~30這段期間多存骨本,就能減少未來骨質疏鬆機會


不過,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如常外食、少運動,甚至抽菸、喝酒,都會導致骨質流失速度增加


 


 


 


以抽菸、喝酒為例,雖沒研究直接證實和骨質流失相關


但癮君子或飲酒過量的人,的確多有骨質疏鬆情形,骨質流失速度皆是一般人的二倍


此外,飲食上也要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


並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才能存好骨本


 


 


 


避髖骨骨折致死


 


 


詹醫師提醒,骨質疏鬆危險族群,以更年期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為主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改變後每年骨質流失速度會更快


而65歲以上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老化,也會有骨質疏鬆的情形


 


 


 


因此若能在年輕時提早調整生活習慣


就能預防骨質疏鬆情形太嚴重,進而避免發生髖骨骨折造成生命危險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頭皮油容易禿頭?


A:錯!很多人以為頭皮過油,會使毛囊受阻而造成禿髮,其實,油性頭皮與掉髮沒有直接關係。


以雄性禿為例,患者雖然多數頭皮偏油,但掉髮原因與遺傳、荷爾蒙分泌與年齡增長有關,就算不是油性頭皮,患者還是可能禿髮。


不過,油性頭皮者,平時仍要按時洗頭清潔,避免髒汙、油脂深入毛囊,導致細菌孳生,造成毛囊發炎;反覆、嚴重的頭皮毛囊發炎,容易增加掉髮機會。



Q:綁頭髮容易禿頭?


A:錯!單純綁頭髮不會造成禿頭;但若過度用力綁髮,或老綁同一種髮型、頭髮分線總固定同一邊,很可能使頭髮長期受同一來源的外力拉扯,出現「慢性牽扯性落髮症」。


若要把頭髮綁起來、分髮際線,最好每隔一段時間變化髮型與分線,也不要綁太緊,以防頭髮受猛力拉扯而掉髮。



Q:年紀大了容易掉髮?


A:有相關!隨年紀增長,髮根下毛囊跟著退化、老化,漸漸失去生髮能力,老年人的整體髮量確實看起來比年輕時稀少。


年輕人代謝循環快,掉髮數量其實比老年人多,但毛囊未退化壞死,頭髮很快會進入生長期。老年人實際掉髮量比年輕人少,但整體髮量變少,常讓人有頭髮直直落的錯覺。



Q:多吃芝麻,可預防掉髮?


A:錯!目前尚無證據顯示,多吃芝麻或海帶等食物可預防落髮,建議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睡眠充足不熬夜,養成正確頭皮清潔習慣,才能避免掉髮。



諮詢/黃耀立、張少平醫師


※延伸閱讀》
‧煩惱絲落不停 禿髮讓人愁

‧往後梳的魅力 髮型街拍看潮流!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美麗的小姐,不好意思不小心拍到妳囉,妳上鏡頭
這是泡菜鍋110元,料還滿多的。
這是豆腐臭臭鍋也是110元,凌爸說很好吃。
冰淇淋是無限供應,妳吃飯有像吃冰淇淋這麼快就好囉。
我最愛的小天使吃飽了嗎?

淩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